热门资讯>资讯详情

知识卡片八 | 课程实施的结构2021-11-15


点滴知识汇成汪洋大海,真题练习让你轻松通过教资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迎来报考阶段,距离正式考试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为了更好的帮助各位考生进行备考复习,小编特开设知识卡片板块,总结整理了有关教资的知识碎片,知识识记+真题练习,跟着小编一起学知识吧~

一、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的分类研究受到了课程学者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或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课程缔造取向。它们对课程实施持有不同的见解。

1.忠实取向 

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所实施的课程与预定的课程变革计划之间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则课程实施越成功。

持这种取向的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显得呆板、僵化,缺乏创造性,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是被批判的实施取向。 

2.相互调适取向 

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3.课程创生取向(缔造) 

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课程计划只是这个经验缔造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媒介之一而已,课程实施反而更看重参与者(如师生)以创生和演进方式建构教育经验。 

二、课程实施的结构

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安排课程表的过程中,学校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 

(2)迁移性原则 

在安排课程表时要充分考虑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产生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 

(3)生理适宜原则 

课程表的安排,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是学生的大脑功能和体能处于高度优化状态。 

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1)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体力、智力和能力; 

(3)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学习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为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在对教学单元进行规划时,需要对教学单元中的主要原理、主要概念、技能、态度、诊断性测验和评价等方面加以考虑。课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安排的问题。 

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课程实施的展开过程。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想要了解更多免费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嘛,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教师资格考试乐题库”(微信号“lekaoteacher")

教师资格证报考信息查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