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资讯详情

股指期权在境外证券公司中的使用2021-11-15



  近年来,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根据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WFE)发布的2011年衍生产品市场调查报告,2011年,全球场内衍生品成交量高达252亿张,其中,股权类衍生品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成交量占比达到了62%。通过对股权类衍生品的交易量构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股指期权的成交量占比高达36%,在所有股权类衍生品中名列首位。 


  股指期权自1983年诞生以来,便一直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和壮大,目前已经成为了国际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投资者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管理工具。 


  经过分析欧美和亚太地区股指期权市场投资者结构的现状与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虽然各个市场推出股指期权的背景、初期出发点和投资者结构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点在于,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与日渐成熟,以证券公司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目前均已成为各个股指期权市场的交易主体。 


  在传统的领域中,境外证券公司(主要是指投资银行)是通过替企业发行债券、股票为其筹集长期资金和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然而,随着各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兴起,境外证券公司在业务模式拓展和创新产品设计等方面逐步加大对金融衍生品的使用力度,广泛参与了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积累了丰富和成熟的发展经验。 
   
  衍生品是各大证券公司总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市场,衍生品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约为8%—9%,欧洲市场则为20%—30%,而日本市场约为12%。 
   

  具体来看,美国是包括股指期权在内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发源地,也是投资银行最为强大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最广泛的国家,其衍生品业务开展已有20多年。在这期间,美国投资银行利用各类金融衍生工具开发了众多创新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先进的金融技术,并将这些金融产品和技术迅速且大规模地应用到金融市场上,从而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服务。从图1所显示的美国代表性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衍生产品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在2005—2008年期间,美国投资银行的衍生品资产公允价值及其与总资产的比值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在2008年达到了最高峰,当时投资银行的衍生品资产大约占据总资产的15%。此后,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政府开始加大对各大投资银行衍生品使用的监管力度,致使各个投行在衍生品的使用上趋于谨慎。2010年,衍生品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回落至8%—9%的水平。 


  在欧洲,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一直混业经营,形成了许多所谓的“全能银行”。从德意志银行的衍生品使用情况可以发现,不论从衍生品资产公允价值还是衍生品占总资产比重的角度来看,欧洲投资银行的衍生品使用比例均高于美国的投资银行。金融危机后,欧洲各大投资银行的衍生品资产公允价值与总资产比值约为20%—30%,高于美国市场8%—9%的相应水平。 


  亚洲市场,日本证券公司的衍生品使用比例变化趋势与美国、欧洲市场有所差异。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对日本证券公司的衍生品业务造成多少冲击,反而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在2010年,日本证券公司的衍生品资产公允价值大约占据总资产的12%。 
   
  经过多年的发展,衍生品业务已经成为了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和主要收入来源。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世界衍生品市场的飞速成长,随着美国投资银行的业务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各家投行作为设计者和做市商大量使用各类金融衍生品,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促使衍生品业务成为了投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分析美国投资银行的各项收入来源占比资料可以发现,自2001年以来,衍生品业务基本均为各大投行收入来源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到2007和2008年的鼎盛时期,衍生品业务的收入更是接近投行总收入的一半,成为投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span style="color: rgb(85, 85, 85); font-family: P

  近年来,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根据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WFE)发布的2011年衍生产品市场调查报告,2011年,全球场内衍生品成交量高达252亿张,其中,股权类衍生品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成交量占比达到了62%。通过对股权类衍生品的交易量构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股指期权的成交量占比高达36%,在所有股权类衍生品中名列首位。 


  股指期权自1983年诞生以来,便一直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和壮大,目前已经成为了国际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投资者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管理工具。 


  经过分析欧美和亚太地区股指期权市场投资者结构的现状与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虽然各个市场推出股指期权的背景、初期出发点和投资者结构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点在于,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与日渐成熟,以证券公司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目前均已成为各个股指期权市场的交易主体。 


  在传统的领域中,境外证券公司(主要是指投资银行)是通过替企业发行债券、股票为其筹集长期资金和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然而,随着各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兴起,境外证券公司在业务模式拓展和创新产品设计等方面逐步加大对金融衍生品的使用力度,广泛参与了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积累了丰富和成熟的发展经验。 
   
  衍生品是各大证券公司总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市场,衍生品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约为8%—9%,欧洲市场则为20%—30%,而日本市场约为12%。 
   

  具体来看,美国是包括股指期权在内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发源地,也是投资银行最为强大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最广泛的国家,其衍生品业务开展已有20多年。在这期间,美国投资银行利用各类金融衍生工具开发了众多创新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先进的金融技术,并将这些金融产品和技术迅速且大规模地应用到金融市场上,从而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服务。从图1所显示的美国代表性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衍生产品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在2005—2008年期间,美国投资银行的衍生品资产公允价值及其与总资产的比值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在2008年达到了最高峰,当时投资银行的衍生品资产大约占据总资产的15%。此后,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政府开始加大对各大投资银行衍生品使用的监管力度,致使各个投行在衍生品的使用上趋于谨慎。2010年,衍生品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回落至8%—9%的水平。 


  在欧洲,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一直混业经营,形成了许多所谓的“全能银行”。从德意志银行的衍生品使用情况可以发现,不论从衍生品资产公允价值还是衍生品占总资产比重的角度来看,欧洲投资银行的衍生品使用比例均高于美国的投资银行。金融危机后,欧洲各大投资银行的衍生品资产公允价值与总资产比值约为20%—30%,高于美国市场8%—9%的相应水平。 


  亚洲市场,日本证券公司的衍生品使用比例变化趋势与美国、欧洲市场有所差异。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对日本证券公司的衍生品业务造成多少冲击,反而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在2010年,日本证券公司的衍生品资产公允价值大约占据总资产的12%。 
   
  经过多年的发展,衍生品业务已经成为了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和主要收入来源。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世界衍生品市场的飞速成长,随着美国投资银行的业务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各家投行作为设计者和做市商大量使用各类金融衍生品,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促使衍生品业务成为了投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分析美国投资银行的各项收入来源占比资料可以发现,自2001年以来,衍生品业务基本均为各大投行收入来源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到2007和2008年的鼎盛时期,衍生品业务的收入更是接近投行总收入的一半,成为投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span style="color: rgb(85, 85, 85); font-family: P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