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资讯详情

知识卡片七 |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2021-11-15


点滴知识汇成汪洋大海,真题练习让你轻松通过教资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迎来报考阶段,距离正式考试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为了更好的帮助各位考生进行备考复习,小编特开设知识卡片板块,总结整理了有关教资的知识碎片,知识识记+真题练习,跟着小编一起学知识吧~

一、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 

2.基本观点: 

(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4)以学科基本结构(组织结构、实质结构、句法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 

(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巴格莱); 

(3) “泛智”主义课程理论(夸美纽斯); 

(4)实践课程论(施瓦布); 

(5)实用主义课程论(斯宾塞); 

(6)永恒主义课程论(赫钦斯)。 

4.评价: 

优点:关注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看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所带来的社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试图通过学科结构的掌握来解决这一问题,有其积极意义。

不足:重知识轻经验、重学科逻辑轻心理逻辑、重学术性轻实用性,且具有浓厚的精英主义色彩。 

二、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等。 

2.基本观点: 

(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1)浪漫自然主义课程论(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2)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论(杜威); 
(3)人本主义课程论(马斯洛、罗杰斯); 
(4)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 

4.评价: 

优点: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不足:重经验轻知识、重心理逻辑轻学科逻辑、重实用性轻学术性,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三、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 

2.基本观点: 

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制度和社会文化。 
第一,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 
第三,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课程的价值既不能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来判断,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判断,而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第四,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 
第五,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3.评价: 

优点:树立了一种新的课程观念;开辟了课程研究的新方向; 

不足:取消了课程问题的独特性。 

四、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1.代表人物:多尔 

2.主要观点: 

(1)反对泰勒的课程编制的“目的——手段”范式; 
(2)提倡开放式的课程编制; 
(3)反对片面、狭窄地理解课程; 
(4)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想要了解更多免费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嘛,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教师资格考试乐题库”(微信号“lekaoteacher")

教师资格证报考信息查询

热门资讯